紅外熱像技術的產業現狀及市場特征
發布時間:2018-07-24
從全球范圍來看,紅外熱像儀目前已得到廣泛的應用,根據MaxtechInternational的報告,全球民用市場規模為30億美元左右,未來幾年年均增速為15%左右;軍用市場規模為60億美元左右,未來幾年年均增速為7%左右。
軍用領域:
由于紅外技術能比較全面地滿足軍事應用上的各種需求,因而紅外技術也是當今國內競相發展的重點技術之一。
目前我國軍隊中紅外熱像儀應用的相對較少,按照我國政府發布的《2006年中國的國防》白皮書,我國軍隊的人員數量為230萬人,如果未來我軍10%的部隊裝備紅外熱像儀,則我國軍用紅外熱像儀市場容量就可達到23萬套,以每套5萬元(目前大部份軍用紅外熱像儀實際售價遠超過10萬元)來計算,其市場需求量可達115億元。
民用領域:
紅外熱像儀在我國應用于安防、消防、電力、建筑等行業領域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,發展空間巨大,未來市場空間將超過軍用需求。
由于國內經濟高速發展,中國紅外熱像儀市場的年均增長率將達到甚至超過20%,預計2011年中國民用紅外熱像儀市場的需求量可以達到9.95億元。若考慮到新的應用領域的開發,其實際的市場需求總量將可能超過這一預測。
目前國內從事紅外技術產品研制、生產和經營的單位約有400余家,初具規模的約有30余家。民用紅紅外熱像儀的供應商有十來家,但大部分企業研發實力弱,品牌影響力小,許多企業實際上是國外產品的代理商或者是系統集成商。
國內從事紅外材料、器件和系統的主要研制單位有:中電11所、兵器211所、8358所、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所、205所、航空612所、613所、船舶717所等。大立科技、武漢高德和廣州颯特等已成為國內紅外民品產業的主力軍。
由于各種原因,國營單位在民用市場的份額約為5%,大立科技、武漢高德和廣州颯特三家的市場占有率已在60%以上。中國紅外熱像儀產業用10年的時間從國外行業領先的FLIR、FLUKE等廠商搶回了超過50%的市場份額,初步實現了進口替代的產業目標。
目前國產紅外熱像儀的產品性能已經基本接近進口產品,但由于品牌影響力等原因,價格只是進口產品的一半。
紅外熱像儀的核心部件主要靠進口,核心技術受制于人。國內企業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總體技術、光學系統、后續電路、圖像處理軟件等方面。當然、人才、管理、市場也是競爭力的一部分。
上一篇:安防攝像機與攝影機有什么區別?
下一篇:門窗防盜報警器,你了解多少?